7月9日,泰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分别发布各行业、领域“红黑名单”认定、联合惩戒工作情况。本次共发布“红名单”2个,其中A级纳税人名单5389条,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名单24条;发布“黑名单”2个,其中失信被执行人12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3641户(累计);发布“灰名单”1个,其中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9685户(累计)。上述“红黑名单”信息将通过泰安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山东泰安)”网站推送至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示。
信用联合奖惩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制度运行的核心机制。2017年泰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联合奖惩子系统上线运行,全市基本建立健全了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通过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策扶持、评先树优等领域对严重失信主体予以限制,迫使越来越多严重失信、联合惩戒对象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推动了全市社会信用环境的持续改善。
目前,泰安市已有19个单位(部门),主导认定黑名单22项,红名单6项,重点关注名单3项,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接收、公示红黑名单信息1748条,重点关注名单12616条。市级层面已探索签署了《关于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奖惩的合作备忘录》1个,涉及市级部门23个,落地惩戒措施23项。市信用联合奖惩子系统梳理国家部委联合惩戒备忘录44个,涉及部门35个惩戒措施1062项。在泰安,对待恶意失信、严重失信必须严惩已成常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良好信用环境,信用惩戒对市场主体的强力约束至关重要,实施信用修复,给失信者改正错误、重塑信用的机会也不可或缺。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泰安已建立健全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机制,通过组织信用修复培训会议等形式,积极指导、帮助失信企业修复信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发展改革委进一步作出了“信用修复”全程网办、市级初审24小时办结的公开承诺,并承诺针对抗击新冠肺炎特殊需求,按照“一企一策”工作原则,提供定向服务。
期间,市发展改革委对全市60余家拟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1807家市级重点企业、122个市重点项目承建企业进行了失信状况筛查,累计发现、并指导60余家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71条,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今年6月24日,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指出,诚信就是发展环境,就是竞争力、吸引力、生产力,就是经济效益。全市上下要坚持诚信为本,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要落实好联合奖惩,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应用、联合奖惩措施两个清单,不断健全和完善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工作机制,着力推动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措施落地落实,坚持大问题必惩处,小问题尽量修复工作原则,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格防范信用惩戒泛化滥用,不断营造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