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企信办信用工作办公室,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星期五

以“管”促“放”,上海三年内信用监管全覆盖

企业信用评价将成为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根据一份新近发布实施的文件,上海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形成全领域广覆盖的信用监管体系。对于诚信守法的“优等生”,政府监管将突出“无事不扰”,并优先提供服务;而那些存在较严重失信问题的企业,则将面临更高频、更有力的监管。


该文件全称是《关于本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8月1日起正式施行。乍一看,信用监管似乎是增加了一道约束企业的手段,但事实上,“管”的主要目的是“放”。在昨天举行的相关通气会上,市发展改革委社会信用推进处处长魏雪表示,信用监管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有助于政府简政放权,更好地从市场准入的审查者,转变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啄木鸟”,以及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


为诚信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


信用监管已在上海一些地区和部门先行试点,试点成果证明,信用的确能让政府“退后一步”,为诚信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


在上海海关推行的AEO(经认证的经营者)制度中,目前共有400多家公司通过“高级认证”,成为海关体系内信用等级最高的企业,其货物接受海关查验的比例只有不到1%,远远低于普通公司的20%。上海海关企管处副处长任海青表示,信用监管使得海关不再“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企业信用状况,推动精准监管。除此之外,“高级认证企业”在通关方面还具有获得优势,以振华重工为例,该公司在获得“高级认证”之后,通关耗时缩短了一半以上。


不难看出,信用监管机制,实际上就是在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分类后,根据结果实施差异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和惩戒机制。如果说“分类”和“差异化”是信用监管的关键,那么比起上海海关,嘉定区税务系统信用评价体系的 “分类”更细。


嘉定区税务局副局长张淳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每年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进行评价,全区18.5万家企业被分成A、B、M、C、D五个类别。由于A、B类企业可以得到更大的办税便利,实际上引导了企业诚信纳税。同时,这套机制也帮助税务部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及时发现并阻断发票虚开行为。此外,疫情期间,利用税务信用大数据,银行还为嘉定区一批陷入困境的信用A级企业雪中送炭,提供信用贷款。


从“点状”探索向各领域铺开


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国内位居前列,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首创了信用数据、行为、应用“三清单”的管理制度,发布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的综合性信用法规,并依托公共信用信息,上线了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


信用监管是重要的信用应用场景。根据市发展改革委梳理的试点经验,较之传统监管,信用监管能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大幅提升市场准入便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政府而言,信用监管能把监管资源精准聚焦于风险对象,并最终支撑政府管理方式从严格的前置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在全国层面,信用监管的热度快速提升。去年全国两会,它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底又出现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为贯彻国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了信用监管的《意见》,共提出了14项任务、39条举措。可以说,《意见》的出台,表明上海全面提升了信用监管覆盖面,将过去的“点状”探索向全市各领域铺开,并突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主体感受度的价值取向。


分两步实施信用监管体系建设


根据新出台实施的《意见》,上海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将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从现在到2021年底,将选择市场监管、社会服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司法鉴定、文化执法等重点领域,基本建立信用监管体系,实现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第二步是到2023年,实现全市信用监管领域全面覆盖,使得信用成为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据市发改委介绍,在“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监管环节,上海都提出了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目标和改革举措。在“事前”,上海将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信用承诺制”,包括推广证明事项的告知承诺制,以促进企业办事时能够减材料、减证明;在“事中”环节,上海提出要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六方面任务,并对企业开展公共信用评价,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围绕 “事后”,上海不仅将完善联动奖惩机制,还将为失信企业建立信用修复机制。

来源:中国信用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