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手机APP,动动手指,外卖就会送上门来……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吃货”们开始享受指尖美食的福利,但外卖美食的问题却不时遭到吐槽,线上美食的“幕后”安全也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关注。1月1日起,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互联网上的餐饮,与普通餐饮大不同。在送达之前,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有没有店面都不知道,原料是否达标,食品是否过期,也是未竟之问。从采购、生产到配送,外卖的每个环节都容易出问题,需要行业自律。但从外卖行业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竞争的程度之烈,使得挤占市场规模成为第一生存法则,很多平台没有担起应有的责任,甚至对某些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自律之外,更需引入监管。有关部门曾多次约谈外卖平台,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起到良好效果。此次管理办法更系统、更全面,表明外卖餐饮方面将正式“有法可依”,更宣告其从“市场竞争期”步入“质量提升期”,谁能更好地遵守规则,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线上线下不一致,是很多网络餐饮问题的源头。初期,很多店铺只是躲在居民楼中的小作坊,没有取得食品许可证,却能通过外卖平台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后来,相关部门多次查处“黑外卖”,要求取得相关资质和证件,不少商家就此P图,竟然也能通过审核;甚至,在3·15晚会上曝光,即便没有实体店和许可证,只要给平台好处,“幽灵店铺”也能通过审核。因此,《办法》规定网络餐饮应开设实体店,由第三方平台检验实体店铺,对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何保证平台按照规定落实,还需要有关方面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开通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渠道,对因为平台原因导致的“线上线下不一致”,要严肃追究平台责任。
食品生产和配送过程中有无安全问题,也是消费者的关切所在。对此,《办法》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和配送人员负起相应义务,比如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履行公示信息、严格控制加工过程,送餐人员应该保持个人卫生,保证送餐过程全程无污染。如何保证这些措施严格落实呢?可以在平台控制方面多想想办法。比如,《办法》规定,由第三方平台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接受相关部门监督。又如配送环节,如今一些平台试水“封闭式”配送,消费者一旦发现封条有损就可投诉,也体现出一种很好的思路,即平台不要想着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多想办法,在质量安全上取胜。
食品安全大于天。数据表明,我国外卖餐饮的用户已经达到近8000万人,有的外卖平台单日订餐数量达1800万单之多,这意味着我国外卖餐饮服务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成为重中之重。如果说,《办法》是通过探索建立了游戏规则,那么,我们希望在餐饮外卖的后续发展中,规则能得到最大程度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
来源: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