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企信办信用工作办公室,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信用监测

【风险提示】求职应聘季来临 当心遭遇“培训贷”!

发布时间: 2018-03-09 15:52:34

俗话说“金三银四”,一年一度的求职应聘黄金季再次到来。一些培训机构以此为契机推出“培训贷”,将求职者看成了无本万利的“香饽饽”。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

日前,山西省公安厅通过“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发布警情提醒。近期,不法分子利用“培训贷”的方式,侵害学生等相关权益的案件屡有发生。在此,警方提醒大家要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如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400多名大学生被骗

“其实,此类案件中骗子的作案目标很明确,手法也不复杂,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社会阅历较少,也比较容易受骗。”警方介绍说,近日,广州警方侦破一起合同诈骗案,嫌疑人以收取所谓培训费的方式,诈骗约400万元,广州有40多家高校的400多名学生被骗。

通常在此类案件中,骗子主要拿好工作先诱惑你,然后再骗培训费了事。以广州的此起诈骗案为例,骗子以“公司”的名义到校内举办免费职业指导讲座,或在校园周边派发调查问卷、举办各种沙龙等方式,获取在校学生的联系方式。随后,该公司会通过电话、邮件联系学生到公司做免费的就业创业能力测评,伺机向学生推荐所谓的“蓝海计划”,这个计划号称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包含多门课程,培训费9920元。“很多在校生没有交付学费的能力,他们就介绍这些学生去一些小的贷款公司贷款,通过这种形式诱骗学生贷款。”后经警方介入调查,广州有40多家高校的400多名学生被骗。

广州的“求职贷”诈骗案并非个案。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以招聘为名,诱导求职者交钱培训,而求职者接受培训以后,培训机构却根本不会提供长期稳定的靠谱工作。

花样百出的“培训贷”

警方提醒广大学生朋友,下列几种“培训贷”套路务必要留意。

套路一:通过心理施压,面试变贷款培训。这些无良公司一般会在网上发布所谓的“招聘信息”,其实是吸引求职大学生进行面试,面试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洗脑。其中包括,否认本人的能力,表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从而诱导大学生贷款培训。

套路二:高薪就业幌子。“培训0~1年月薪5000元以上;1年~2年月薪8000元以上。”“零基础带薪实习,没钱培训还可协助贷款”……别被高薪诱惑,真相是:贷款可以,培训也有,不包教会,不包就业,必须还款!

套路三:高额违约金。“培训贷”机构的合同条款中,大都隐藏“霸王条款”。学生要提前终止合约,往往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更甚者还面临高额违约金。另一方面,部分机构的手续费变相增加了培训产品的价格,相当于高利贷,综合年化利率可达30%~50%,甚至更高。实际上,大学生同样也面临着维权难的处境,他们刚入社会,对这些套路并不能很快识别,更易受骗。

套路四:以“防止新人跳槽”名义收取培训费。许多看似正规的实体公司,打起岗前培训费的主意。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趁机提出岗前培训需缴纳高额培训费,声称是为了防止新人跳槽,后期将返还培训费,还美其名曰“技术服务返还费”。对于那些没钱交培训费的求职者,公司则推荐他们使用网上的贷款软件来贷款缴费。实际上,有些公司与求职者签订的岗前培训合同是以培训机构与学员的名义签订,培训后公司并不会录用学员,且拒绝返还服务费。而贷款培训的求职者不仅没有工作机会,还将背负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

这些求职陷阱要注意

面对层出不穷的求职陷阱,除了躲过“培训贷”这个大坑,2018年的求职过程中,准备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还要注意什么?

留个人信息时最好不留家庭电话。求职者对于个人信息必须树立防范意识,别轻信陌生人,填写个人简历时,不要在规定表单以外的地方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尤其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警方提醒,正规企业招聘都不会要求求职者提供私密个人信息,也不会要求抵押身份证、毕业证等个人证件。

收取抵押金、报名费都属违法行为。收费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很多骗子公司都会以押金、保证金等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得手后便用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警方提醒,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网络求职要注意识别真伪。近年来,网络招聘因其快捷、便利又节省成本的优势,成为一种新型求职方式。但网络也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不乏有一些虚假信息。警方提醒,通过网络找工作,一定要找到可靠稳妥的网站,确定用人单位后,最好前往实地考察,才能了解单位是否正规合法。

直接带行李走的高薪岗位可能是传销。警方提醒,“传销”组织经常具有的几大特点:一是面试实习一体化,要求直接带行李;二是面试地点在异地或偏僻郊区;三是基本不招本地人;四是过分打听家庭状况,需要单独去面试;五是没有明确面试地址,约定某地派人去接;六是不讨论公司业务,不考察专业技能。

不要轻信招聘者要求在指定街道或酒店面试。警方提醒,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办公室、会议室。对于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提高警惕。对于设在偏远地区的面试场所,需要慎重考虑面试的必要性。

来源:信用中国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