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发店、健身房,到洗车店甚至连锁水果店,近年来预付卡消费模式已相当流行。然而,一旦商家中途倒闭或跑路,预付卡就成了一张“坑人卡”,消费者想拿回预付款相当困难。近日,北京一家名为“家有儿女”的大型婴幼儿水育体验店多家店面突然闭店,数千名消费者预付款遭遇追回难。
刚存了一万块钱还没用,店就没了
今年6月16日,家住丰台区槐房南路附近的李先生给刚过百天的孩子在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万达槐房店)办了一张会员卡,一次性充值4000元,每次消费100元,共可使用40次。
7月1日,等李先生带着孩子再次去游泳馆时,却发现该店大门紧闭,门口已经用围栏围住,门上张贴的告示显示:“该店于7月1日-9月1日,因设备故障需要进行重新装修,请会员到家有儿女其他直营店进行消费。”
李先生立即打电话给当初为其办卡的工作人员进行确认,却得知对方已离职。随后他在该游泳馆的APP上尝试预约其他店面,看会员卡能否继续使用。“刚开始其他店还是可以接待的,我们先后在草桥店和丰科店各游了一次。”但7月中旬后,待李先生再准备继续预约其他店面进行消费后,均被告知“不接待”。
与李先生有同样遭遇的会员不在少数,以万达槐房店为例,该店登记会员目前有400名左右,其中约有1/4的会员称在6月30日收到该店工作人员短信或电话通知,内容与李先生在店面门上看到的告示无异,但还有相当一批会员并未收到任何通知,只是在APP预约或到店时才发现会员卡已无法使用。
“我是2017年3月14号办的卡,交了1万块钱能游100次,到现在我才游了37次。”大兴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8月8日,位于万达槐房店的家有儿女体验馆内一片狼藉,地上堆积着婴幼儿玩具和会员的相关信息本,且店内并无任何要施工的痕迹。记者在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万达槐房店)现场发现的会员信息记录本显示,除了2017年办卡的老会员外,该店还有不少新会员入会时间集中在今年6月,此时离突然关店尚不足一个月,有会员甚至还未来得及消费,缴纳的最高预付款在1万元左右。
会员卡无法在其他店使用 直营店突变加盟店
据了解,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在北京此前共有11家直营店,会员们告诉记者,其在办卡时均被告知,会员卡可在11家直营店中通用,且已在合同中写明。而七月中下旬,原本还可以在其他店进行消费的万达槐房店会员相继吃了“闭门羹”。7月29日,北京晨报曝出“家有儿女”银泰店也贴出“内部调整”的通知,宣称闭店整修;央广记者8月8日从银泰工作人员处证实,该店确已停业,商场正在对涉及的会员做信息登记,进行后续处理;而家有儿女北京总部、草桥店、公益西桥店等多家店面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原本属于直营店之一的王府井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7月下旬后,该店与其他所有直营店均已变更法人,转为加盟店。“因为加盟店的财务是独立结算的,我们不能再接收其他店面的会员来此消费。”该店员说。
记者登录北京工商局官网查阅企业注册与变更记录时发现,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万达槐房店)(注册名为“北京贝比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确已于7月9日进行过法人变更,原法人邵某和林某退出,变更为胡某和水某,分店性质也由直营店改为加盟店。
之后,记者先后三次试图联系家有儿女槐房万达店原经营者金先生与谢先生,两人手机均处于“无法接通”状态,而家有儿女总部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据家有儿女内部某离职员工透露,该总部老板已“跑路”,内部员工6月份的工资也一直拖欠。
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在接到会员投诉后,给出的回复是该公司注册法人已联系不上,无法进行下一步调解。
另据记者了解,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万达槐房店)与万达的租约在今年7月31号到期,且突然闭店时又以“装修”为理由,那么作为店面出租方的万达此前是否知情?对此,万达槐房店的负责人郑晓军向记者表示,6月下旬离租约尚有一个月到期时,曾向家有儿女该店面负责人催促过缴租,对方承诺会在6月底准时上交。“谁知道6月30号就出了这个事,找不到人了,我们也觉得很突然。”
因万达与该店有租约关系,经会员集体要求,万达方面承诺会在8月12日前,完成会员核对工作,将家有儿女向万达缴纳的18万元保证金赔偿给部分会员,不足部分将向万达总部请示,进行后续处理。
继多家店面出现突然关店且预付款无法退还的情况后,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日前已介入调查。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尚无定论。
“如果是蓄意诈骗,公安机关应进行侦查与追讨,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将钱款退回消费者;如果是企业经营不善,那消费者可能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如果企业存在资金短缺,可能短时间内无法退还消费者的预付款。”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告诉记者。“但无论是哪一种,商家都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并做好后续处理,而不应该无故‘跑路’。”
一旦遭遇商家“跑路”消费者如何维权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遍地开花早已屡见不鲜,不少行业的商家为招揽客户推出各种形式的会员卡,涉及美容美发、洗车消费、食品零售等多个行业。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发现,低廉的价格和便利的消费方式是多数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消费的主要原因。而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大多数消费者在与商家签订办卡合同时,合同上都未提及“一旦甲方(商家)中途倒闭,剩余预付款将如何处理”这一条,“家有儿女”事件即是一例。
“我们签约时问是问了,但他们都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还可以到其他店消费。”家有儿女婴幼儿水育体验店(万达槐房店)会员张女士告诉记者。
对此,钟兰安认为,如果消费者提出增加这样一项条款遭遇商家拒绝,消费者可以拒绝办卡。“即便没有这样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其余的欠款也是应该退给消费者的。”
尽管预付卡消费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商家突然停业、卷款跑路的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针对预付卡的办理与监管,2012年9月,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各发行单用途预付卡的经营单位需要到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建立企业资金存管制度。但是,北京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该办法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为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并不包括教育、旅游、健身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尽管全国范围内针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的立法尚待完善,而部分地方立法已在启动。7月27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并将于2019年1月正式实施,这一规定将适用对象的范围扩大至该行政区域内发放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的所有经营者。同时,上海市将建立单用途卡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建设统一的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归集经营者单用途卡发行、兑付、预收资金等信息,并依法对失信主体采取惩戒措施。
“发卡商家跑路,消费者维权难已屡见不鲜。通过立法对预付卡引入一定的行政管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钟兰安建议,可借鉴上海市的做法,通过地方立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预付卡不再成为消费者的“闹心卡”。
此外,他还提醒,如果消费者遭遇发卡商家“跑路”,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看是否涉嫌诈骗,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
来源: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