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企信办信用工作办公室,今天是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
信用监测

【风险提示】网络招聘警惕“馅饼”变陷阱

发布时间: 2018-08-14 16:59:57

随着七、八月求职高峰的来临,网络市场求职者火爆增长。网络招聘虽然为公司和求职者提供了便利,但也暗藏诸多陷阱。如何规避网络招聘陷阱,保障自身权益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招聘骗局频现 套路不断翻新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容,网络招聘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腾讯旗下的企鹅研究院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3%的求职者通过招聘网站获取招聘信息。加之各种社交平台的崛起,招聘信息发布的渠道也日渐增多,其中以微信和QQ群最为常见。

巨大的空间为求职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海量信息和机会,也为欺诈骗局提供了“温床”,如职位信息与实际不符、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存在传销陷阱等。近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的近年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中,有248名被告人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近亿元。事实上,根据裁判文书统计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的被骗人数和诈骗金额难以精确统计。

7月底,一则百余大学生到深圳工厂打工,在交纳费用后仍有部分未入厂工作,被中介滞留街头的消息,在网络上又引起不小的风波。这些学生是通过QQ群中的一则招聘暑期工广告联系到中介的。中介当时给出的待遇和薪资是“住宿6人~8人间,有空调,上六休一,包吃包住,月薪3500元~5500元不等”,但实际却相差很远。

如今,网络招聘骗局正从低级诈骗发展到职业诈骗,诈骗的“套路”不断翻新。

他们有的通过培训、兼职陷阱敛财,有的骗取个人信息倒卖获利,有的借招聘之名窃取劳动成果,有的让应聘者点击植入病毒的木马链接盗刷应聘者的银行卡或支付宝等。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一些网络招聘已经形成欺诈产业链,对普通求职者来说有些防不胜防。

近日,朋友圈中一则山西省某通讯公司招聘行政人员的消息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眼球。招聘要求报名者学历大专以上即可,且专业不限、男女不限,交五险一金,工资4000元以上。较低的入职门槛让许多求职者跃跃欲试。但通过电话了解,该公司今年并没有面向社会招人。

“我和发信息的人联系过,对方说得很肯定。我还想着机会难得,就给女儿报了名。没想到是这样。现在网络上的信息真是让我们眼花缭乱啊!”大同市云州区的任玉菲一脸无奈。

平台把关渐严 其他途径存漏洞

据太原人才网统计数据显示,该网站上半年总体浏览量724,634人次,登记求职简历23,548份;每日在线招聘岗位2000余个,在线求职人数达1万人次,约3000人在线投递简历。

每日如此大的求职人数和招聘岗位,网站要如何保障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太原人才大市场副总经理侯晓敏表示,对于每家进入太原人才网招聘的企业,网站都会严格审核企业营业执照、介绍信、办理人员身份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公示信息,保证入驻企业、办事人员的合法性;同时,企业进入平台后,发布的招聘信息必须在企业经营范围之内,审核通过后才会在网站上显示。“我们还会在网站醒目位置放置‘不允许招聘单位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求职者也不要向招聘单位交纳任何费用’的提醒。”

家住太原市许西小区的全职宝妈徐帆,一直希望找到一份不耽误照顾孩子的兼职工作。去年,她在QQ群里找到一份能居家工作的淘宝刷单员的活计。起先,商家还按约定返还她垫付的资金和佣金;几次之后,商家就提出要十单一返,并找各种理由拖后返还。最后,徐帆不只没有赚到钱,还垫付了1.5万元的货款。她多次找商家追讨,而商家在确定其不再刷单后将其直接拉黑。

无独有偶。最近刚辞去工作的周俊也在微信中遇到招韵达快递在线摘抄员、问卷员、助票员,每天工作1小时日挣百元的骗局。

我国在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网络刷单做出明确规定:“刷单犯法,最高罚200万元。”这无疑又为网络求职者增加了一个安全砝码。但目前,网络招聘仍有不规范现象存在,各招聘平台都有一定的审核机制,像微信朋友圈、QQ群等半公开信息平台相对较宽松。

“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某知名企业低门槛招聘的信息。这些岗位一般都伴随着优厚的待遇。其实,此类招聘信息大多披着知名企业的外衣,实质的招聘方可能是民营企业、私企或是与知名企业有一定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信息也大多数与事实不符,存在变相欺骗的情况。我们行业中称之为过度包装。还有的招聘是借助劳务派遣的帽子,但没有就业之实。”山西就业联盟总经理柯玉宝表示。

在微信、QQ群里发布招聘信息,很多时候都靠发布方自律,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求职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转心态提能力 避开高薪“陷阱”

近几年,山西省的就业形势相对紧张,求职者就业心切、就业压力大,而好工作难求。促使许多人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还有些求职者没有认清自身定位,一门心思寻找“钱多、事少、体面”的工作。求职者的这些心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政府的管理之下,网络招聘的各类骗局仍难以被完全消灭的局面。

如何避开网络招聘中的陷阱,成为保障有效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需要多方努力。

“我们联盟发布的招聘信息,一般除了验证之外,还会到企业做考察,了解其在行业里的口碑,同时还要对已入职的人员进行了解。”柯玉宝说。

而对于求职者来说,首先要改变求职心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摈弃希望天上能掉馅饼的想法,避开高薪“陷阱”诱惑,那些工作时间灵活、没有技术含量、回报率高的兼职“必有猫腻”。想要辨别这类陷阱,就是要到正规的人才机构、网站求职,不要找不知名的微信推广,更不要乱加不熟悉的“QQ群”求职;并且学会“拒绝”——拒绝交费、拒绝抵押证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那些在招聘和入职初期用各种借口向应聘者收取费用的单位是不合法的。

“求职者还可以通过看招聘企业是否有免费岗前培训,用工主体是否是招聘简章上的企业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是劳务外包的形式,还要看其双方的协议等,警惕中介套中介的情况出现。”柯玉宝提示。

“通过微信等手段求职的,在进入面试之前,要用‘全国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或‘天眼查’查询自己应聘企业的信息,如果查询不到相关信息,就要果断放弃面试。”侯晓敏建议,“也可在面试前打公司官网上的电话,问清楚是否有这项招聘计划,以防遇到‘李鬼’公司。”

对于需要提供程序设计、广告创意、策划文案等工作,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应注意自己留存一份劳动成果,要求招聘方签字证明,避免落入“智力陷阱”。

来源:信用中国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