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企信办信用工作办公室,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不明觉厉的“黑名单”

发布时间: 2018-11-14 17:31:27

普罗大众可能对社会信用体系不是很了解,但只要提及“黑名单”,往往会露出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感觉老厉害了。信用业界似乎对“黑名单”也是情有独钟,觉着甚堪大用。是的,对于捉襟见肘、缺兵少粮却须攻城拔寨的信用工作而言,“黑名单”就像是一把从天而降的绝世神兵,成为最强大的进攻武器。是时候让“黑名单”出来亮个相了!

“黑名单”从哪来的?

关于“黑名单”一词的来源,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源于中世纪初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凡是被黑皮书记录的学生,会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这个方法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借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后来黑皮书也开始记录破产者和即将破产者。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由此,“黑名单”产生了。

“黑名单”有多厉害?

“黑名单”从产生伊始就是被用作失信惩戒的,通过记录失信行为并在熟人圈予以曝光,使失信者名誉扫地,以达到震慑失信者的目的。时至今日,我们回过头去看中世纪初所谓的“黑名单”,其实就是失信行为的记录和共享,当时的“黑名单”可以说实质上是一张信用行为负面清单。现代意义上的“黑名单”,在原意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增加了禁止或限制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或得到某种服务的意思表示,是在失信行为记录和共享的基础上,与对应惩戒措施的有机结合。

可见“黑名单”升级了,从常规武器(失信行为记录和共享)升级成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行为与服务的禁止或限制);震慑作用更大了,难怪都觉着厉害了。举个大家身边耳熟能详的例子,在电信和互联网领域,“黑名单”作为一项防骚扰、防诈骗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搜索引擎黑名单、电话黑名单、短信黑名单、微信黑名单,等等。我的手机我做主,如果不想跟谁联系,就把谁放进黑名单,你说厉害不厉害!

来源:信用中国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