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企信办信用工作办公室,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星期五

诚信与信用

发布时间: 2019-12-25 14:38:50

诚信与信用

1.信用

信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既包含伦理道德信用, 又包含契约经济信用, 体现了信用主体的诚信道德、遵守规则、践诺履约。狭义的信用即基于经济价值判断的信用范畴,是指经济交易活动中经济主体(主要是受信人) 按期履约的意愿和行为, 是一种“契约信用”。契约是双方或多方协议认可并承诺遵守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未能履行义务时的惩罚措施,是信用建立的一种法治化手段。狭义的信用包含了信用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成交能力和履约能力。

2.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所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分期预付款等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它必须和商品交易联系在一起,这是它和银行信用的主要区别。

3.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利用信用形式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国家以债务人身份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其他借款形式筹集资金所形成的信用,也称为国家筹资信用。由定义可知,国家信用与债券发行相关, 是国家借以干预经济进行再分配的信用,而政府信用则主要体现为政府对民众的信用和民众对政府信任判断的价值观。

4.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形式, 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一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所组织起来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5消费信用

个人信用也即消费信用或称消费者信用 (以下同, 不再赘述),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6.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从广义上讲, 是指政府履行对公众承诺(包括法定的政府职责、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信用责任,等等)的状况, 或者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信用从狭义上讲, 主要是指政府经济信用, 又称国家信用或财政信用, 是 指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 (包括企业、个人、政府之间)之间以契约为基础的资金借贷,承诺、履约行为, 其实质是政府以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为目的,通过信用活动进行社会资金再分配,以促进金融活动与物价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7.企业信用

企业(包括工商企业、银行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信用,是社会信用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企业信用对社会信用具有重要影响力。工商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中通过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延期付款等信用活动,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相联系,其发展既增加了购货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又加快了销货资源的循环和周转,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8.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在社会信用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社会信用的微观方面。 一般认为,个人信用为一般社会主体所享有。从广义角度看,个人信用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商业信用记录、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及相应的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等信息,它使个人不仅单纯根据劳动报酬所得进行支付,也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从狭义的角度看,个人信用主要指消费者信用,所以个人信用也被称为消费者信用。虽然个人信用与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有所差异,信用功能各有侧重, 但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无不 与个人信用息息相关。因此,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9.信用风险

在传统意义下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 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现代意义下信用风险被定义为: 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 影响信用工具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信用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信用风险应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变化而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

10.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是指 经济社会交往中行为主体的践约能力,是行为人间的信任关系组成的社会整体的信用状态。 社会信用主要包括政府信用、 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个方面, 它是综合评定社 会成员信用情况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11.信用文化

所谓信用文化,是指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信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这一意义上说,信用文化有其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涵。

信用文化的物质层面, 是经济交易活动中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表层信用文化。 信用文化的行为层面, 是指社会公众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动态文化, 是社会公众从事经济活动的经营作风、 精神面貌、 人际关系的体现, 也是社会公众价值取向的一种折射。 信用文化的制度层面, 主要是 指讲信用和不讲信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其中产权制度是前提, 有关信用的法律制 度是核心和保证。相对于信用的物质文化、 信用的行为文化和信用的制度文化来 说, 信用的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 在整个信用文化系统中, 它处于核心地位。 它是指社会公众在长期的经济交易过程中, 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意 识形态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 总体上看, 信用的精神文化是一种讲信用的群体意识, 是社会成员共同一致, 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 是社会公众经济活动中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 是信用价值准则的集中体现。

12.人伦信用

人伦信用主要从传统道德角度出发, 它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 根据同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信用程度的强弱 , 通过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以及人的自我要求和约束来维系信用关系, 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境界和道德约束。因此中国的人伦信用具有精神性、等级性和自律性 。

13.契约信用

契约的本质是当事人之间达成交易的某种协议, 是承诺与承诺的交换, 这决定了其对信用的要求合意、许诺、信任、义务。信用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而契约是表示信用关系、保证信用行为的凭证。它不仅保证订立契约前缔约双方的信任, 而且能够通过对缔约过程的控制保证缔约双方的信用观念切实执行。这具体表现为 从内容上严格 规定交易双方的支付、权利和责任, 如违约金、赔偿金制度, 减少为信任付出的代价, 为信用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对风险的限定, 为信任的建立提供了客观基础 打破了 血缘、地缘的限制, 扩大了信任的范围。

14.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是以信用资源为交易媒介而进行的交易,授信企业赊销商品和劳务的过程即是给予信用的过程,而收回款项的过程则是回收信用的过程。不论就单个企业而言还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信用资源其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当给予信用和回收信用的过程都能顺利实现时,良性的信用交易才能循环进行。经济生活中的信用交易主要产生于三种情况: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是一些人拥有剩余产品,

另一些人需要这些产品但是没办法或不愿立即付款;第二种是生产季节性波动影响了购买者按时付款;第三种是货物需要长途运输才能到达目的地,购买者希望在付款前先了解检验货物,于是产生了一定期间的信用。

15.零售信用

零售信用是指商业企业或商品制造企业向消费者以赊销的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 是消费者直接用来向零售商购买最终产品的一种交易媒介。 零售信用的提供者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石油公司或大型百货连锁商店等,他们使用自有资金给消费者提供信用。通过提供零售信用, 制造企业或商业企业增加了销售, 争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信用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根据支付价款的方式,零售信用可以划分为零售赊销信用、零售分期付款信用和零售循环信用。

16.现金信用

现金信用即现金贷款,是金融机构以现金形式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的信用。与零售信用不同的是,现金信用不针对特定消费,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多种目的。现金信用既可以用来购买任意的商品, 也可以用来支付旅游、教育等费用,还可以用来合并债务,并且利息费用会更低。 相对于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来说, 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其信用风险控制技术水平更成熟,总体信用管理水平更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消费信用服务。根据偿还方式的不同,现金信用分为分期付款贷款、开放性循环贷款和一次偿清贷款。

17.房地产信用

房地产信用是金融机构以消费者所购房产为抵押提供的贷款。在住房抵押贷款被批准后, 消费者要和金融机构签订一份抵押贷款合同, 同意在约定的期限内,连本带利,以分期付款方式逐渐还清购房贷款和利息费用。合同还规定,一旦消费者不能按约定支付, 就将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就有权要求拍卖房子,以偿还债务余额。

18.分期付款贷款

分期付款贷款是一种贷款的协定, 它约定借款人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以定期定额的付款方式偿还贷款。分期付款贷款是一种封闭性信用,在合同到期,全部贷款被确认偿清后,通常会将合同返还给借款者。分期付款贷款又可细分为传统的分期付款贷款、住宅权益贷款和助学贷款。

19.公债信用

公债信用也称财政信用, 是以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 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财政统借统还外债等; 二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供应资金,如以有偿的方式安排的某些财政支出。

来源:信用中国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